365be体育(ViP认证)平台|官网-Made in China

CN
EN
学院成功举办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学术论坛
2023.12-19
2023年12月09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通过线下线上融合(B站直播)的方式成功组织召开“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学术论坛。来自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中国长城学会、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的十一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体系、模型方法、价值阐释、虚拟修复、平台研发、典型案例等方面开展成果分享,旨在探索文化遗产智慧化保护与发展之路,助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服务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战略实施。

0f6fc1572551aa71dad39b56adc66142.png
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学术论坛日程安排
学术论坛由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主持,党安荣首先以“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框架”为题,开启本次学术论坛,随后的十位报告嘉宾分别是董耀会副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张向前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陈杨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刘弘涛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杨宇亮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杨滔副教授(清华大学)、邓奕教授(福州大学)、张俊辉教授(宝鸡文理学院)、陈隆文教授(郑州大学)、侯妙乐教授(北京建筑大学)。
0feb8605ef566e95ced8885e7dce4e01.png
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学术论坛线下会场
党安荣教授的开场报告首先概述2023年文物科技创新政策需求及重点科研基地研究进展,然后通过“需求分析、数字孪生、智慧赋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框架:应以“价值保护、利用传承、实施路径”为抓手,形成文化遗产保护需求分析的框架;以“现实空间、赛博空间、认知空间”为依托,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孪生的路径;以“价值认知、状态评估、保护传承”为导向,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智慧赋能的愿景。框架整体涉及技术集成与模型方法、遗产感知与价值认知、动态监测与状态诊断、原真保护与活化利用、文旅融合与永续传承等多个维度。
c2f3182935f3730d61c5089a55bc3190.png
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框架(党安荣)
十位嘉宾的学术报告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藏羌碉楼与村寨、长江经济带非遗、苏州古城CIM、福建木拱廊桥、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等多类文化遗产保护具体案例,分享了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再现与智慧展陈、文化遗产“一张图”研发与应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数字化技术方法、长江经济带非遗的分布规律、苏州古城保护与活化发展的信息技术方法、福建木拱廊桥保护与活化的数字化策略、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考古研究、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遗迹探索、古墓葬出土破碎陶器的虚拟拼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探索、数字文化遗产空间智能及其应用等研究探索与应用实践,涵盖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动态监测、数据分析、规律解译、价值阐释、评价分析、状态认知、智慧管理、展示传播、虚拟修复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再到“智慧化”的过程,反映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应用研究中的进展与趋势。
33a2b76bdda790f948f436fbf8157346.png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智慧化需求(董耀会)
11d42307a32427e1608fd9583270108f.png
基于数字孪生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智慧展陈研究(陈杨)
9111e4ac5d28245cd1410c1c7ef6a772.png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文化遗产“一张图”研发与应用(张向前)
8fe0a16471142ae3de30ec1b3ff5e2f8.png
四川省丹巴县藏羌碉楼与村寨数字化保护探索(刘弘涛)
图片2c111f2551fc70689f198dff84a44ef5.png
基于GIS的长江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杨宇亮)

32ec9e082fbc4194b1ec16343398696a.png

苏州古城保护与活化发展的CIM平台研发(杨滔)

4e47770ad7ad35c89e99f791c94c2ec0.png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福建木拱廊桥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邓奕)

d984824e613b88b96f7ff366aedcf1ab.png

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与区域文明演变的研究(张俊辉)

7fe2069933907c5ee7e4814b87006c69.png

基于遥感影像的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遗迹的再确认(陈隆文)

88d0c07978cd4f14e0a3d20a0e0ec2fc.png

数字文化遗产空间智能及活化利用(侯妙乐)

党安荣教授进行论坛总结,认为论坛学术报告所展现的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要义可以凝练为“需求认知是根本、时空研究是关键、孪生赋能是目标”三点。(1)需求认知是根本——以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为牵引,通过空间信息技术驱动,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感知,获取多元文化遗产信息,并构建遗产信息模型及信息平台,需求认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流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时空研究是关键——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多大尺度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都需聚焦在时空两个维度,这既是全面认知文化遗产保存状态和保护价值的必由之路和开展具体保护工作的前提,更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永恒话题;(3)孪生赋能是目标——数字孪生文化遗产不仅在遗产数字化保护、修复、展陈、传承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数字孪生进行活化赋能,强化价值挖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增强国民文化自信,这才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最终目标。

a69b63d269162c29b226e4097674808b.png

学术论坛的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此次学术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和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总体组织,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与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城市实验室BCL协助实施,国匠城与B站直播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下参会人数80多人、线上参会人数6600多人。


供稿:翁  阳   陈麦尼  王  琼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be365体育平台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365be体育(ViP认证)平台|官网-Made in China
XML 地图